![](http://img.soufunimg.com/map/2017_07/31/house/1501480164346.jpg)
- 学校地址:郑州市金水区文劳路6号
- 学校特色:双语艺术类
- 学校电话:0371-63528186
- 招生简章
- 招生简章
根据郑州市一年级新生入学工作精神,我校于8月20-21日进行一年级新生报名工作。新生报名条件:我校辖区内,年满6岁4个月(2011年4月30日前)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。
报名地点:文化绿城小学(博颂路27号)。
报名时所需原始证件及复印件:1、户口本;2、父母身份证;3、房屋产权证;4、儿童免疫接种证;5、河南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证明。
备注:
1、各位家长来校报名时请一位家长带上自己的孩子,同时带上户口本复印件(首页和学生所在页)、父母身份证复印件、房屋产权证复印件,符合条件的辖区适龄儿童学校审查完原件后,需上交复印件。
2、因报名需要,请各位家长提前核实准确家庭住址所在的办事处、社区名称,以免给您带来不便。
3、为方便辖区内适龄儿童入学报名,我校制定了详细的入学工作方案,将分时段分社区进行一年级新生入学工作,请各位家长严格按照学校安排的时间前来办理孩子的入学事宜。特别强调,由于天气炎热,不要提前到校门口两边排队,学校也不会提前发号。具体时间安排如下:
8月20日上午:天明花园社区。
8月20日下午:文化绿城社区。
8月21日上午:豫教社区、六合苑社区。
8月21日下午:园田社区。
咨询电话:0371-65351103。
4、招生时间:8月20-21日每天早上7:00、下午1:30,在博颂路学校大门口东侧排成一队,有秩序入内(自行车、电动车均放到马路北面)。
温馨提醒:1.学校提供饮用水,请自带水杯。2.家长根据天气情况给孩子穿舒适的衣服。家长、孩子不要穿拖鞋、短裤,更不要带宠物。3.学校整洁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,家长及孩子进入校园后,请在休息室安静等待,不要让孩子在操场奔跑打闹,大声喧哗,不要随手乱扔垃圾。谢谢您的配合!根据郑州市一年级新生入学工作精神,我校于8月20-21日进行一年级新生报名工作。新生报名条件:我校辖区内,年满6岁4个月(2011年4月30日前)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。
[显示全部]
报名地点:文化绿城小学(博颂路27号)。
报名时所需原始证件及复印件:1、户口本;2、父母身份证;3、房屋产权证;4、儿童免疫接种证;5、河南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证明。
备注:
1、各位家长来校报名时请一位家长带上自己的孩子,同时带上户口本复印件(首页和学生所在页)、父母身份证复印件、房屋产权证复印件,符合条件的辖区适龄儿童学校审查完原件后,需上交复印件。
2、因报名需要,请各位家长提前核实准确家庭住址所在的办事处、社区名称,以免给您带来不便。
3、为方便辖区内适龄儿童入学报名,我校制定了详细的入学工作方案,将分时段分社区进行一年级新生入学工作,请各位家长严格按照学校安排的时间前来办理孩子的入学事宜。特别强调,由于天气炎热,不要提前到校门口两边排队,学校也不会提前发号。具体时间安排如下:
8月20日上午:天明花园社区。
8月20日下午:文化绿城社区。
8月21日上午:豫教社区、六合苑社区。
8- 查看电子版: 招生简章招生简章招生简章
- 学校介绍
2005年金秋,绿城郑州的北部,有一则喜讯在传诵,郑州基础教育史上的又一精致之作——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诞生了!建校五年来,学校已有教学班28个,师生2200余人。在“立德立志立身立行”的校训指引下,文化绿城小学以“践行校训,做骄傲文绿人”为德育工作主线,外树形象,内抓质量,基础与特色并进,走出了一条具有文绿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。文绿人正以其昂扬的战斗力和强大的凝聚力活跃在校园,耕耘在金水教育。
- 招生范围
包括明天花园社区、文化绿城社区、豫教社区、六合苑社区、锦华苑社区、园田社区等。这些社区包括明天花园;华晨小区;文雅新世界一期;文雅新世界四期;新雅新世界三期;文化绿城;兴达公寓;泰宏家属院;青年居易;高教小区等。
- 入学条件
具有市区常住户口的适龄儿童,报名时须持户口簿、房屋所有权证、父母身份证、《计划免疫保偿证》或《预防接种卡》(按照郑中卫[2003]50号文件规定,要求查验“基础免疫已完成”和“加强免疫已完成”的印章。若无此两个印章,必须要求家长带孩子到所属地段医院或乡、镇卫生院免疫接种门诊进行补种),到规定学校履行报名手续。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,报名时须持郑州市居住证、父母一方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(此合同文本必须是规范的劳动合同文本)或工商行政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、《计划免疫保偿证》或《预防接种卡》、户籍所在地的户口簿、父母身份证,以及户口所在地乡(镇)级人民政府或县(市)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准予在郑就读证明。
- 学校特色描述
自建校起,学校就致力于内涵发展。空竹运动、葫芦丝特色课程在走进师生的同时,也逐渐发展为了我校特色,更让大家追本求源,对“中国传统竹文化”有了深刻的认识。